近年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等工作目标,着力驱动“六气”新能量,使经济社会文化有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团结和谐进步,文明乡风涌动瑶乡,群众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大幅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乳源做强高山茶产业助农增收。 通讯员 乳宣 供图
锚定头号工程,“百花齐放”扬正气
2023年以来,乳源全面发挥文明实践中心作用,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把文明实践场地建设成为“百千万工程”宣传发动的阵地、凝心聚力的阵地、社会治理的阵地和文明展示的阵地。
做优基层宣讲,凝聚群众力量。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宣传宣讲的强大功能,组织全县120名志愿骨干在乡村设立专题、专场主题宣讲,从2023年至今,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之“金喇叭”基层宣讲1000多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超25万人次。
2023年以来,乳源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之“金喇叭”基层宣讲1000多场。 通讯员 乳宣 供图
突出以文化人,提升文明程度。把“百千万工程”与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结合,以“节”为媒、以“节”助农、以“节”兴旅、以“节”会友等,2023年成功举办了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自治县成立60周年、瑶族“十月朝”、糍粑节、马蹄节等活动,既凝聚了群众,拉动了经济,又激发了群众奋战“百千万工程”的力量。
汇聚多方合力,赋能基层治理。党员、巾帼、青年等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假期公益班、基础设施微改造等,化解百姓痛点、治理难点,破解城乡区域文明程度不平衡等问题。
打造示范亮点,助力“头号工程”。切实抓好乳桂经济走廊、南岭画廊、环南水湖、高山峡谷等文明实践示范带的建设,发挥文明单位结对共建的作用,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任务,切实做好惠民服务,不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带动力,为“百千万工程”起到鼓与呼的作用。如开设“四点半课堂”“暖心饭堂”“移动理发室”等,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优化实践阵地,“一线作为”接地气
着力强化拓面提质,构建全域化阵地。对全县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社区)的文明实践阵地进行优化,以“六有”标准在人流集中的民族团结广场、金狮公园、观音山公园等公园广场等地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V站,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着力盘活各类资源,打造复合型阵地。在县级层面整合文化馆、民族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六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以及党员廉政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红色遗址等阵地,作为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在镇村层面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文化站、百姓大舞台、村史馆等阵地,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拓展服务功能,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打造让群众能办事、能议事、能学习、能游乐的复合型阵地。
着力延伸工作触角,锻造服务型阵地。结合乳源“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依托产业园、人才驿站、非遗传承基地等乡村振兴主阵地,广泛开展助农惠农兴农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如以“人才+志愿”的模式,开展“义诊”、制茶、刺绣、绿美乡村建设种植技术现场培训、“百亩南瓜喜丰收 志愿助农采摘忙”志愿服务活动等。
聚焦队伍建设,“上下联动”有生气
注重头雁领航,扩大朋友圈。县镇村三级书记担任志愿服务总队长、分队长、小队长,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社会工作者等拥有特长优势的各领域专业人才和大学生青年力量加入志愿队伍。如桂头镇东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连续13年开展“孝老爱亲”系列活动,镇村干部、乡贤、社会团体、大学生等组建“红响应志愿服务队”“浓乡情志愿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力量。
注重分级培训,提升技能值。依托县志愿服务培训学院、所(站)文明实践讲堂,常态化开展分级培训交流。引进志愿服务专家、学者,实施“金种子”计划,举办“百千万工程”专题百姓宣讲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培训会、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等,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注重“双重”保障,激发源动力。积极开展星级志愿者回馈+农民志愿者积分兑换“双重”激励,评选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激励群众参与热情。
丰富实践活动,“同频共振”聚人气
心系群众,理论宣传接地气有人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盯民生小事,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如利用志愿服务V站举办南水河巡河防溺水宣传活动,树牢“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乳源开展“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活动。 通讯员 乳宣 供图
下沉服务,文明圩日惠民生解难题。全市首创每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结合“我们的节日”深入开展传理论、兴文化、助健康等“十大主题”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进“绿美”,多措并举植树护林。扎实开展“我为乳源种棵树,乳源有你更绿美”的活动。种植“文明林、志愿林、英雄林”等。
畅连供需,靶向服务准度高效果好。依托“民情夜访”“党员报到”“挂点联系”等载体,建立群众“需求库”,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快速流转匹配,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写好“孵化文章”,擦亮品牌鼓士气
切实立足需求,精准设计服务项目。着力抓好文明实践项目与“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的融合,策划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100余项,对群众需求服务得更好。
切实重点培育,打造特色志愿品牌。实施“金点子”计划,培育打造特色品牌。2023年以来,经过筛选与评估,共有37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被纳入县级项目库种子池,并扶持培育。近年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2项,市级奖项14项。
切实抓好“一村一题”,突出特色亮点。根据镇域或村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志愿服务主题。如东坪镇新村开展“勉腾勉”(瑶语人带人)、乳城镇云门村开展“暖心饭堂”、洛阳镇开展“驿米阳光”等特色鲜明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群众的认可。
加强资金保障,“统筹协调”添底气
实施“一把手”统筹,破解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县镇村三级书记亲自部署谋划,统筹调度,形成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化解人财物不足的问题。
实施多层级共建,破解“资源下不来、需求上不去”的问题。切实抓好文明单位结对文明实践所站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工作,充分发挥文明单位深度融入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的优势效能,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实施多渠道保障,破解“财政财力不足、后续资金乏力”的问题。发挥文明实践互助会“蓄水池”功能作用,撬动各界社会力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续航前行。
【通讯员】乳宣
【供稿单位】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频道编辑】李卓华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